選礦搖床的使用操作技巧一般需要掌握適宜的沖程和沖次;適宜的床面橫向坡度;沖洗水大小要適當;給礦量適當且均勻;給礦濃度適宜;物料在入選前的準備;料在床面的分帶和產(chǎn)品的截取等。具體內(nèi)容如下:
一、適宜的沖程和沖次
沖程和沖次的適宜值主要與入選物料粒度、搖床負荷及礦石密度有關(guān)。當處理粒度大、床層厚的物料時,采用大沖程和小沖次;當處理細砂和礦泥時,則正好相反,應(yīng)采用小沖程和大沖次。當床面的負荷量增大或?qū)^大密度的物料進行精選時,宜采用較大的沖程和沖次。沖程、沖次的適宜值要在實踐中仔細考察來確定。
二、適宜的床面橫向坡度
增大橫向坡度,礦粒下滑作用增強,提高了尾礦的排除速度,但精選區(qū)的分帶變窄。一般處理粗粒物料時,橫坡應(yīng)大些;處理細物料時,橫坡應(yīng)小些。粗砂、細砂和礦泥搖床的橫坡角度調(diào)整范圍分別為2.5°-4.5°、1.5°-3.5°和1°-2°。另外,搖床橫向坡度還要與橫向水流大小相配合,才有好的選別效果。
三、沖洗水大小要適當
沖洗水包括給礦水和洗滌水兩部分,沖洗水在床面上分布要均勻,大小要適當。沖洗水大精礦品位提高,但回收率降低。一般處理粗粒物料或精選時,沖洗水要大些。
四、給礦量適當且均勻
給礦量大小與入選粒度有關(guān),粒度越粗,給礦量應(yīng)越大。對于特定物料,給礦量應(yīng)控制在床面利用率大、分帶明顯、尾礦品位的允許范圍之內(nèi)。給礦量過大,回收率顯著下降。另外,給礦量一經(jīng)找準,必須保持持續(xù)均勻,否則分帶將不穩(wěn),引起選別指標的波動。
五、給礦濃度適宜
給礦濃度對搖床選礦來說要保證礦漿能沿床面有充分的流動性和能夠進行分層,水深能浸沒礦粒。一般選別時,粗砂給礦濃度為20%-30%,細粒給礦濃度為15%-25%。給礦中的水大部分沿尾礦帶橫向流下,細泥容易被沖走,造成細粒金屬礦物的流失。
六、物料在入選前的準備
搖床入選粒度上限為2-3mm,下限為0.037mm。因粒度對選別指標影響較大,所以入選前應(yīng)對物料進行分級。若物料中含有大量微細礦泥,不僅難以回收,而且因礦漿黏度增大,重礦物沉降變慢,造成重礦物流失。此時,應(yīng)進行預(yù)先脫泥。
七、物料在床面的分帶和產(chǎn)品的截取
在操作條件適宜時,物料在搖床上分帶是明顯的,而產(chǎn)品是按照要求的分選指標來截取的,可以分為2-4種產(chǎn)品。中礦一般要進行再處理。當操作條件變化時,分帶情形會隨之變化,此時接取的位置也必須進行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才能保證選別指標的穩(wěn)定。因此,搖床操作人員要堅守崗位,嚴密監(jiān)視分帶情況,隨時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